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奥马哈分校MBA交换生海外交换学习感受

作者:MBA 日期:2015-01-09 浏览:

作为2013级MBA的海外交换生学习已经结束,在美国学习期间没有太多时间整理平日的学习感受,目前已经回国,应同学和老师们的要求把半学期的海外交换学习的感受简单梳理一下,供其他想要出国交换的同学参考。

开学第一周,我与UNO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The Peter Kiewit Institute)的项目负责人见面,他问了我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到这里参加交换项目,目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学习。直到本学期即结束,我才明白我的“学习”不仅仅是当时的答案:学习课程。

一、选课

选课与我们学校很不相同,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在暑假就可以选课,但那个时候由于我对学校情况缺乏了解,只能从学校网站的目录里筛选出三门自己感兴趣,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通过试听在第一周内可以免费调换所选课程。有些热门课程有名额限制,如果错过了最初的报名,或者第一节课没去听,大部分老师将不允许你报他的课程。如果恰好盲选的三门课都不如意,就只能去选那些天文、地理、历史课,因为那些课程既难学又无人竞争。如果第二周还没确定好课,虽然只上了一到两节,再调换课程时必须先缴纳已选过课程25%的学费。实在拿不定主意,可与InternationalAdmission的老师联系,请她联系你的advisor给你建议。总之,选课十分重要,它决定了本学期你的一切状态。

二、试听

试听第一节课,老师通常会简要概括本课程纲要,使用课本和参考书。(选课时有的老师已把课本名称列出来,同学要提前预定,但美国的书特别贵,如果试听后不选这门课,要退书,比较麻烦。)除了给出syllabusand instructions,有的老师会把所有的coursematerials贴在blackboard上,方便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及判断它的难易程度。有的老师会强调他个人的规矩,比如厌恶迟到早退,请假必须以打电话的方式等等。如果你犯了老师的忌讳,课堂表现的分就没了,这部分分数可能占10%-20%,如果考试成绩不好,靠这个分数才能及格,最好珍惜。

三、上课与考试

我选的商学院研究生课程MarketingPolicy,作业相对简单,先购买《华尔街日报》,老师以报纸文章为案例出题,我们在BlackBoard上作答;还有根据所学内容做市场分析;阅读参考书写读书报告。课堂上,我们会分组做案例讨论,或根据题目做市场报告,一般要在四十分钟内用PPT现场演示。近三个小时的课程我们班只有六个同学,随时会被提问。老师是印度人,说英语带口音,同学有美国人,其中一个是欧洲后裔,我作为母语非英语的中国人,起初很难适应这种状态,反应不过来。虽然在国内已学过市场营销,但案例大部分是美国的,以前没听说过,一边要回想中文讲的营销知识点,一边要猜美国的公司及品牌,一边要随时小心老师提问,一边要跟同学合作讨论。上课时,脑子像一个战场,高度紧张。

我的另一门课是InternationalStudies,老师是学院的院长,一个很有情怀的美国老教授。他上课常常坐在桌子上,偶尔还会唱个中东的歌曲,跳个迪斯科。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当今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研究;站在美国的角度,如何看待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美国应采取什么措施巩固自己的地位等。当堂会发很多阅读材料,一个学期下来比一本书还厚。Tom教授年纪非常大,令人感动的是他记得班里四五十个同学(一半以上是国际生)的名字,他跟同学们说话时像在和朋友沟通,他尊重每个同学对待事情的不同看法,鼓励大家积极表达。这门课的作业是做个人能力测试并分析与反馈,参加各种活动及会议,写会议报告。

最后一门课是在线课程,老师把上课内容,包括文档和视频,考试方式及要求,全部贴在BlackBoard上。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完几次上机考试,综合平时要求参加的活动计算学分。报名时我没注意到书本及资料非常贵,一整套下来近两百美元,所以提醒选课时要看清楚课本的价格。

关于考试方式,有的课程当堂考试,有的课程在电脑上机考,个人认为机考比较难,一屏一题,最好一次答好,否则没时间修改答案。考试内容有易有难,我选的课考得知识点比较细,若不好好复习,很难一下子选出正确答案,考试时间通常又特别紧张,来不及让你思考。课程难度随着时间跳跃性进阶,每个阶段结束后安排一次考试。一个学期在不断学习与考试中按部就班地进行。

四、老师、同学、工作人员

美国老师的薪水不太高,却有一种难得的服务精神。引用某位UNO在读博士的一段话“美国课堂给我的感受是颠覆性的。一个问题他耐心解释半个多小时,每堂课下课时跟学生道谢谢,最后结课跟每个同学握手说谢谢配合的时候,对接受了二十年中国教育的我来说,除了深深地感动,没有更好的词语表达了。”我平时接触老师不算太多,每一次接触都能感受到他们对教育这个行业,对教师这份职业,以及对学生的热爱。也许这跟他们最初选择做教师有很大关系,因为喜欢才选择,因为喜欢才能越做越好。

开学第一天入学向导,20多个国家的学生轮流举手说明自己来自何方,作为UNO少数派的我们有点小激动。有读UNO语言课程然后想申请UNO大学专业的,有读本、硕、博的学生,有只参加国际交换的;有自费的,有政府资助的,有发放奖学金的。这些来自各大洲各种肤色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参加学校专门组织的活动,你会发现原来他们跟我们在书本上、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外国人不太一样,我们的文化视角有时有可能误读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与习惯。对美国本土同学的认识,也是共同生活时,才真正了解一些。

说到校内的工作人员,不得不说美国人很自信。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职业,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人人平等。清洁工并不需要向校长点头哈腰,跟任何人SayHello,只因为礼貌且友好。同样,只要尽好本分,不用care其他人对你的评价,你有选择喜欢与不喜欢的自由和权利,所有人都一样。

在美国,我常常会想,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中国的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通过好的教育找到一份好工作过上好生活。而美国的同学通过努力超越自己,实践自我价值,获取快乐。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不能令自己快乐的学习和工作,为什么要选择?我们总想说这世界让我们很无奈,可我们更该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是不是出了问题?中国和美国的同学都很认真、勤奋,但美国同学效率更高,比我们更善于沟通与表达。短短几个月的交换,我们来学习的不是几门课,几本书,我们也学不了太多太深奥的知识与技能,我们学习的过程是体验,思考,然后升华。希望回国后,这段宝贵的经历能让我们面对未来时做出更适合的选择。

供稿:2013级脱产MBA学生 王君

编辑:MBA教育中心毕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