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2021级8班
分享人:李晓勇
工作单位: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职位:高级工程师
“Hakuna Matata~~”活泼欢快的节奏,让人一听到就能想到热情的非洲人民边唱边跳的场景。
毕淑敏老师在《非洲三万里》里坐着“非洲之傲”绿皮火车,在非洲原野上驰骋,去看狮子和荒野,黄昏与天空,在神秘又寂寥的非洲之地穿梭。三毛也在《撒哈拉的故事》里诉说了与荷西一同生活在非洲西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字里行间能看到大漠生活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
然而今天我们听到的非洲故事不同,工科男晓勇同学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分享了他两年非洲之行的所见所闻,挑战与成长。
晓勇同学在非洲工作的地方是坦桑尼亚,当地语言是斯瓦西里语(简称,斯语),他向同学们分享了坦桑国家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当地的“美食”,以及常用的斯语。Jambo是你好的意思,一向调侃自己外语不好的晓勇同学今天居然客串外语教师,教大家读起斯语,甚至还哼唱了几句当地歌曲,让大家不由地跟着有模有样地学起来。
晓勇同学所在的公司在坦桑承担供水工程项目,总共约有20个中方员工,诺大的工程项目,有限的人力资源,所以个个都得身兼数职,晓勇同学也不例外,既要负责物资&设备管理,又要负责现场施工,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事事都得亲力亲为。
由于当地物资比较匮乏,经常会看到钻进报废汽车厂里只为找一个设备零件的工人,实在找不到就画图纸然后加工相关机械。
当然,比较难的还有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的问题。刚到坦桑尼亚,由于语言不通,与当地员工和政府机构沟通困难重重。语言不通,只能靠一点英语加手脚并用的比划,时间长了,语言好像也不是障碍了,有默契了。语言通了,管理还是棘手的事,晓勇同学缓缓地说到:“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我的非洲兄弟们那时处于最低的生理需求,只求有衣穿能吃上饭。”所以当地的员工对于中方企业在工作上的要求不是特别理解,这让晓勇他们也是“焦头烂额”了很长一段时间。
虽然,坦桑尼亚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不便,不过,当地的风景确实是值得来一趟的。你看,奔驰的骏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有很多名胜古迹,还有宝石出产地......
但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对于在海外漂泊的游子更有体会,无法与亲人团聚,找遍当地集市只为能找串鞭炮来感受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喜悦,然而最后还得在当地消防部门的监督下在郊外燃放。
在非洲的两年里,无数次地与死神擦肩而过,躲过了被抢被盗,晓勇同学却没有躲过疟疾,数次感染,输液治疗一次就得一周。然而那时,工作繁忙,一个人都恨不得掰成两个用,一周的输液时间可算是太奢侈了,只能靠吃药,家里也急坏了,想办法给他带药去。人在生病的时候是最想念家和家人的时候,终于,晓勇同学也盼来了他回乡的日子。
晓勇同学说,当他终于阔别非洲,踏上回国的班机时,看到笑容灿烂的川航空姐和乘务人员,让他感觉自己已经到家了,内心的激动和放松也无法用言语表达。果然,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分享会很精彩很欢乐,也非常有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本次分享会已接近尾声,大家意犹未尽,纷纷表示没有听够,要求追更。
听完晓勇同学的故事,我们致敬每一个面对复杂环境仍然不妥协不气馁,坚持奋斗的人;也致敬每一个为了家庭,为了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国门而身处海外拼搏的人。
文字:李想
图片:李晓勇
编辑:MBA项目刘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