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心声 | 张剑峰: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专家/学生,我永恒的标签“学无止境”

日期:2022-10-10 浏览:

追梦人的故事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他们心存希冀,目有繁星;他们追光而遇,沐光前行;他们乘风破浪,披襟斩棘!他们就是科大MBA的追梦人。

如今,他们虽已圆梦科大MBA,然而那段迎曦而行,戴月而归的故事还时常历历在目。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些饱含酸甜苦辣的备考故事。

张剑峰

班级:2022级领航班

联考成绩:224/81/143

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中国科学院计算机工程师、信息与通信工程高级工程师、中国电信集团高级专家(云计算)

一、为什么要读MBA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清华有很多同学到美国留学,毕业后有相当一部分去了硅谷工作,在那里,他们遇到了许多来自印度的同事。

一位在印度工作了15年的中国经理,在一篇文章中谈到,硅谷有一个匪夷所思的现象:中国人拼命埋头苦干,以为快要追上国际先进水平时,却突然发现,被中国追赶的世界科技巨头,一个个地被印度人接管了——印度人成了这些巨头的CEO(首席执行官)和其他高管。 相比之下,中国人在美国高科技企业中的、能获得管理岗位的,不仅凤毛麟角,而且还在全线溃退。能去美国的很多都是从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北大、科大等985、211名校)毕业的高才生,最终在美国却只能当纯打工角色的工程师、架构师。在印度,MBA课程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这使印度的MBA具有其他所有国家难以比拟的巨大优势:专业和管理全都懂。印度人的管理能力并不是在长期历史中自然形成的,而就是印度独立后的人为培养的结果。

为什么要读MBA呢?MBA给了我们获得经济、管理方面通识教育的机会。我们需要了解经济社会运行的规律和现状,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而且,不止在硅谷,绝大部分工作场景,我们既需要有专业能力,又必须能够与他人良好协作。当MBA成为必修课时,整个民族的竞争力将得到质的提升。

二、设定目标,以终为始

在专业领域工作了很多年,当我有一天突然意识到系统掌握经济、管理方面知识体系的重要意义的时候,我也面临很多人一样的烦恼:工作忙,时间少,年龄大,内容多。考还是不考?考哪里?怎么考?

考还是不考?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而无论什么时候,当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就应该像王阳明一样,“知行合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既然已经知道MBA教育在印度早就是必修课,经济与管理通识是基本素养,那就立即行动起来!繁忙不是理由,年龄更不是理由!

考哪里?应该选择哪所学校作为报考目标呢?清北固然名声在外,可是身在成都,未来如何平衡工作和学习呢?要做到工学结合,学校所在的城市,应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还需要考虑与当前工作的结合度、未来职业发展的适配度等等。电子科大是四川省内最好的理工院校,聚集的行业精英数不胜数,与电信的合作更是源远流长;日常的工作中,与电子科大的老师、校友、同学多有交流,科大人整体大气、大为的风格令人着迷,严谨、务实的态度令人钦佩;未来职业发展,我希望能够继续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拓展,相信也能在电子科大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老师、同学。

怎么考?设定了目标,就要以终为始,步步为营。3个月备考期,时间显然是很紧张的,必须科学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首先需要了解考试科目的组成——综合包括数学、逻辑、写作三大部分,英语有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翻译、写作四类题型。这些考察范围中,哪些是自己擅长的?哪些是需要重点突破的?显然,时间不可能均匀分配。其次,3个月时间要分成几个阶段——学习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根据大纲练习题目,立足真题模拟考试。大目标要分成具体的小目标,每个小目标要有最终完成期限。这样,每天可能都要抽出至少3个小时才能完成预定计划,可以分配到早中晚,而这3个小时就是解决工学矛盾的底线了。最后,要记得项目管理三大核心要素,时间、质量、成本是彼此互斥的,因此付出成本去获得高质量的资源是值得的。找一些口碑好的老师做考前辅导,甚至报一个正规培训学校,都是事半功倍的。

三、我的“心里话”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种下的每一粒种子,都会收获未来的希望;我们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会滋润脚下的土地。这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百年树人,愿与所有人共勉!